国际山岳日:南亚五国共同守护“地球第三极”

南亚五国的联合国领导层联合起来,加强在气候变化、灾害应对、应急准备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区域合作。
在12月11日国际山岳日之前,联合国驻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五位驻地协调员(联合国发展系统在国家一级的最高代表)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活动,建立跨界伙伴关系。这一倡议旨在解决与全球变暖有关的共同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冰川融化加剧、水的可预测性降低。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及贯穿这五个国家以及中国、缅甸和阿富汗的山脉的生计和福祉。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是2.1亿人的家园,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拥有极冠之外世界上最大的雪盖、冰川和永久冻土。根据尼泊尔政府间知识和学习中心——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的评估,即使能实现《巴黎协定》到2030年全球温升限制在1.5度的目标,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已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到2100年,地区气温将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5摄氏度。
“这一倡议将协调联合国在气候行动、灾害应对和应急准备方面的工作,目的也是为了加速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倡导可持续发展目标2、可持续发展目标11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3。”联合国发展协调办公室亚太区域主任大卫·麦克拉赫兰·卡尔(David McLachlan-Karr)说。
“倡议将继续让各国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向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世界倡导他们想要的未来。倡议将为驻地协调员、各国别小组和其他发展伙伴提供一致的支持,以解决影响跨越国界、错综复杂的问题。”
为确保在跨界伙伴关系中让青年发声,驻地协调员办公室组织了一次青年小组讨论,为来自五个国家的青年代表提供平台,分享他们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整个地区青年生活的看法。
19岁巴基斯坦气候活动家里达·拉希德(Rida Rashid)说,青年小组讨论为与年轻人接触并建立一个网络创造机会,以便今后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行动。

在最近的另一次小组讨论中,五位驻地协调员强调了国别小组根据跨界伙伴关系的目标支持各自的东道国应对气候变化、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三重地球危机的具体措施。从建设抗灾能力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再到减少灾害风险,这五个国别小组正加大支持力度,将气候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拉达克学生教育和文化运动的创始董事索南·旺楚克( Sonam Wangchuk)在讨论开始时强调了让妇女参与这些努力的重要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减轻整个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自然灾害。
联合国不丹驻地协调员卡拉·罗宾·赫希(Karla Robin Hershey)也强调,需要确保气候减缓和适应措施具有包容性和跨界性。
“不丹及邻国很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破坏是超越国界的。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跨越国界的解决方案和机制,以应对未来的需求和挑战。”

对于山区社区而言,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现。为了提高脆弱的山区社区和跨界伙伴关系的知名度,在国际山岳日当天,五个联合国国别小组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五个国家的五个故事组成的视频。视频中,拍摄者和登山者强调了气候变化对山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除了争取支持和提高整个地区对气候相关威胁的认识外,五位驻地协调员还旨在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以促进国别小组之间的知识共享,并加强与发展伙伴的协调。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各国别小组可以继续在“第三极”地区扩大以证据为基础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在此倡议下,五个国别小组承诺发展和加大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联合国会员国在2015年通过的17项目标,旨在建设和平与繁荣,并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每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有特定的主题。跨国倡议下的协调重点包括消除饥饿、建设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确保负责任的生产和消费。
倡议将为驻地协调员、国别小组和其他发展伙伴提供连贯一致的支持,以解决影响跨越国界、错综复杂的问题。
此博客由联合国驻不丹系统、联合国驻尼泊尔系统、联合国驻巴基斯坦系统、联合国驻孟加拉国系统和联合国驻印度系统,经发协办编辑。